作者: 不详
出版人: 不详
年代: 清代 (1645-1911)
纸张: 竹纸
刻印方式: 木刻
装帧: 线装
尺寸: 20 x 13 x 0.6 cm (长 x 宽 x 高)
册数: 1册
品相: 八品
详情描述: 清刻本【钦定四库全书总目•子部•释家类】原装1册一卷全。附释家类存目。本书收历代释家类珍贵和书目的收藏研究。藏家姓名,版本源流和版本价值,以及作者和刻版者的生平事迹详细记载,内容提要等。载有:弘明集、法苑珠林等12部典籍,及迦谈、佛祖统纪、神僧传等12部存目典籍的版本和收藏,源流追溯,珍稀罕见
。
本书初刻初印,字迹清晰,保存完好,没有衬纸,书皮后加,书品佳。
本书载释家典籍12部:弘明集、广弘明集、法苑珠林、开元释教录、宋高僧传、法藏碎金录、道院集要、僧宝传、林间录、五灯会元、罗湖野录、释氏稽古略、佛祖通载
释家类存目有12部:迦谈、佛祖统纪、武林西湖高僧事略、神僧传、大藏一览、览迷蠡测、法喜志、长松茹退、吴都法乘、正宏集、南宋元明僧宝传、现果随录
《四库全书》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,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。全书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收书3503种,79309卷,存目书籍6793种,93551卷,分装36000余册,约10亿字。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《百科全书》的44倍。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,许多都收载其中。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,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。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“寓禁于征”,但客观上整理、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,开创了中国书目学,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,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、史料价值、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。
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二月,《四库全书》正式开始编修,以纪晓岚、陆锡熊、孙士毅为总纂官,陆费墀为总校官,下设纂修官、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。名人学士,如戴震(汉学大师),邵晋涵(史学大师)及姚鼐、朱筠等亦参与进来。同时,征募了抄写人员近4000人,鸿才硕学荟萃一堂,艺林翰海,盛况空前,历时10载。至1782年,编纂初成;1793年始全部完成。